close

譽之所至,謗亦隨之。對鈴木一朗而言,這應該是很貼切的寫照。

自從 2001 年加入Seattle Mariners 之後,連同今年在內,鈴木一朗應會達成連續十年打擊率三成以上、安打 200 隻以上的大聯盟紀錄。而他在外野的防守,也是一如既往的精湛,拿下第十座 Gold Glove 的機率也很大;更遑論他每年替Seattle Mariners 帶來的可觀經濟利益了。但是呢,像這樣的一個超級選手,也一直面對一個指控 - 自私。

ichiro 

幾年前,就有看過美國的一些棒球專欄作家質疑過鈴木一朗,是否夠資格稱為超級巨星。他們引述一些和鈴木一朗一起當過隊友的球員說法,認為鈴木一朗從來不曾有想肩負起球隊領導者的角色。在美國的運動文化裡,最好的球員要負起球隊領導者的角色;也就是在球隊表現差的時候,負責召開球員 only 的會議。或是會對其他球員表現不好、或態度不正確時規勸或指導。然而,鈴木一朗並不是這種類型的球員;相反的,他是和其他球員有些距離,但會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的人,也會要求自己的表現能夠一直維持一定的水準,但並不一定會符合所謂美式的運動精神。

舉例而言,常看美國職棒的球迷會常看到外野手為接險球而飛撲去接。看起來很精彩很厲害,但有可能是因為這個選手本身對飛球路線的判斷不佳、球員速度不快,所以必須用很驚險的方式接球。相反的,鈴木一朗速度快、判斷準,所以別的右外野手街不到的球他也可以輕易接到,所以需要他撲接的機會很少。另外,鈴木一朗也認為,不受傷、維持高水準表現的打完整季比賽比起冒險接一球卻受傷而錯失多場球賽來,說對球隊貢獻是更大的。所以,你不會看到鈴木一朗撲接險球,他頂多用滑行的方式接球,避免受傷。我個人認為,這是一個有道理的判斷;但是其中的理性卻遠遠超出感性,其中的道理並不容易被容易激動的球迷理解。所以我從以前就常看到美國球迷留言批判鈴木一朗自私,為了自己的表現和記錄,不願意犧牲身體去接球。

如果只是少數球迷的批判,那或許可以不去理會。但在 2008 年球季, Seattle Mariners 單季輸球超過 100 場的那一年,有幾個 Seattle Mariners 的隊友對鈴木一朗很不滿,認為他只顧自己的成績,只想要達成單季 200 支安打的紀錄而忽略球隊的戰績。甚至在某一場賽後想要去教訓他但被其他球員擋下 (帶頭者就是 Carlos Silva)。雖然球迷和媒體一面倒的站在鈴木一朗這邊,他的前隊友 Jose Guillen 也跳出來替鈴木一朗說話,並認為那些對鈴木一朗有意見的球員自己不努力、成績抱爛卻見不得人好。但是對鈴木一朗的質疑卻從來不曾停過。連有名的部落格 Prospect Insider 版主 Jason A. Churchill 也不只一次認為鈴木一朗稱不上 Super Star,因為他沒有辦法成為一支球隊的中心,也沒有辦法擔當球隊中心打者。另外,也有一些球迷認為鈴木一朗是被高估,希望 Seattle Mariners 盡快把他交易出去,再用省下來的薪資去簽正統派的右外野手 - 全壘打多、腳程慢、防守差。

我無從論斷這些反鈴木一朗的人和言論中,是否有種族歧視的想法在。不過,我到是同意在 MLB 鈴木一朗不是一個可以成為球隊中心的球員。但是,做為一個球迷,我認為他是獨一無二的,或許以後也不會再出現這樣的球員。稱他為超級巨星是完全合適的。看他在球場上的表現,每一個滾地球的努力跑、每一個飛球都拼命接、狀況差時會自己增加額外的打擊練習,這樣的球員又怎能稱為自私呢?

或許,在一個講英文的世界哩,不在公開場合講英文的外國人始終會受到一些排斥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蓬蒿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